乐玩游戏攻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女性保健误区 > 正文

三八节古代没有WIFI 女性如何打发时间?

作者:fanfan 来源: 日期:2018-4-3 2:52:10 人气: 标签:汉代女性妆容

  导言:1949年起,3月8日妇女节妇女可以放假半天。今天各大卖场开始围绕女性而举办活动,所以这天也被命名为“节”、“女王节”。回溯千年之前,古代女性该是如何度过一天时间?在文物和古籍的字里行间,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新的一天,刷牙洗脸梳妆打扮,之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虽然只有在特定日子里,女性才可以出门,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她们平时对妆容的疏忽。古代女性打粉底(涂粉)的现象自先秦已出现,不过与现在五花八门的化妆品相比,完成一个妆容整体只需要3步:黛粉、妆粉和胭脂。黛粉用来画眉,妆粉用来打底(相当于现在的粉饼),胭脂则用来画口红或腮红,最后加上发型发饰和服饰,妆扮完成。

  古代的粉饼是将米粉研成细粉,用来涂面脸部。据说从三代开始,就出现最早化妆品之一的铅粉,能使面部显得更加清晰白润。之后,红粉因装饰效果更强而取而代之...并且千年前古代女性便发明了“泪妆”,《西湖游肾志》和《开元天宝遗事》中均记载,曰“以粉占眼角,名曰泪妆,一时皆效之”,“宫中嫔妃辈,施素粉于两颊,号为泪妆”。

  古代女性的发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为神奇,并且都是具备专业术语的:既有汉代权臣梁翼的妻子孙寿创造的堕马髻、李白在《酬张司马赠墨》提到“黄头奴子双鸦鬟”中的双鸦鬟,还有倭堕髻、飞仙髻 、单螺髻、丫髻......还披着头发的你,吃“鲸”了吗?

  从流传下来的文物中,可以直观看到整体装扮之后的女性形态。至少在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是迄今最早的“仕女画”的《人物龙凤帛画》中,一位战国时期的女贵族便身材窈窕、衣着华丽。

  汉代女性衣服主要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盛唐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崇尚肥美,得益于当时的纺织技术而裙薄如蝉翼,穿上如画如仙。

  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几位贵族妇女便是服饰艳丽,发饰和妆容都属“精致”。而从她们的举止可以推测,这也许便是日常装扮。

  《捣练图》中女子衣着是盛唐时半露胸式衫裙装的代表。中晚唐流行的高髻,符合白居易提到“时世高梳髻”的风姿。衣饰色彩柔和,艳而不俗,、绯红、橙黄、草绿等交相辉映。

  但也有不施粉黛的案例,例如由唐代仕女画家张萱所作,后被宋徽赵拮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便是素颜“亮相”。虽然唐玄每月会赏十万钱买脂粉化妆,但虢国夫人能不带妆的面圣,也展现出了她对自己容貌的信心,更折射唐玄对其恩宠。

  头饰和服装咱就更不用多说,但需要提到的是,在民风的唐代,贵族妇女已把身穿男装视作为一种时尚。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玄时宫中妇人“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张萱描绘的武则天宫廷巡行的情景《武后行从图》,其中女官们着男装,软巾幞头,圆领袍,系腰带,便了这一女扮男装的时尚潮流。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古代女性的形象,仇英的《千秋绝艳图》便是一览无余的好选择。《千秋绝艳图》在6米多长的画布上,描绘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着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其中就有唐代女诗人名妓薛涛、南齐时钱塘才女名妓苏小小、明代女书画家金陵名妓薛素素、步非烟、绿珠、罗敷、杨贵妃、王昭君、赵姬、寿昌公主、罗惜惜、华春娘、苏若兰、文成公主、乐昌公主等,称得上是一部中国女性图史。

  洗漱后,开始一天的“打发时间”。在唐代画家张萱的笔下,虽然女性尽显大唐的华贵之美,但神态却因生活优渥而显出“慵懒”。

  依旧拿《簪花仕女图》上的这几位贵族妇女来说,她们日常生活就是赏花、捕蝶、戏犬、赏鹤来时光,从景色和神态中反映了贵族妇女奢侈闲逸生活。

  有报道称,其实在古代大多数女性还是以纺织、女红等针线活为基本工作。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就描绘了穷苦人家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衣着破旧的贫妇怀抱幼儿在柳荫下纺线,画面中纺车等都据实描绘,体现了北宋风俗画的较高水准。

  另外,唐代《捣练图》中整体的描绘了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具有代表性的丝织物,就是《国家宝藏》中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南宋朱克柔的之作《莲塘乳鸭图》。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种经彩纬花纹,形成花纹边界,犹如雕琢缕刻效果。而缂丝在《红楼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和《清秘藏》中均有记载,并对此技术高超的赞赏。

  与纺织相比,更能展示“女红”技艺的是刺绣。一幅佚名画家的《竹林仕女图》描绘了园中绣花的场景。仕女面前的绣架上,铺着刚完成的花卉图样,还搭着待绣的衣袍。

  在制作刺绣时需要先剪出花样,再根据花样进行刺绣,因此女红还衍生出了闺房剪纸文化。 明清时的闺房剪纸高手很多,如明朝时有一位张蔡公之女,能在袖子里剪出花样。古代女性还将剪出的花样贴到果实上,希望果实成熟能长出漂亮的花纹。

  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盛行,但从汉代起,上层社会便有不少自幼读书的知识妇女,唐宋时期的女性才女辈出,在清代更达到了妇女文学的高峰。不少流传下来的书画中,均能看见女性在闲暇之余琴棋书画的场景。

  仇英在《千秋绝艳图》中描绘了各朝代才女的生活场景。而仇英的《斗草图》中呈现了古代女性一起雅集、诗文唱和的。这一闺中游戏里,女性可以在园中习字作画,弹琴下棋,此外《闱中雅会图》中的画面也说明了的真实存在。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第九段中的三个女子,独自站立的女子是女史官,右手执笔,左手托着一本书(大概是记载着殡妃礼仪的典籍),正在批注着什么内容。

  如果说名门贵族是为了“知书达理”,那当时妓家也许更多是为了迎合,所以她们笔下的风格与当时的文人画家具有师承性,例如秦淮名妓马守真、顾眉,江南名妓薛素素、苏小小...等等。

  古代远距离交流都是书信为主,而越来越多女性在学习之余,也开始寻找闺房文化,例如,在唐代流行起的闺房“花笺文化”,以纸喻意。

  花笺实际是一种染色纸,是用于写诗、书信的专用纸。唐代才女自制花笺的风气一直传至明清,明清文人笔记、才子佳人小说里的女主角,多喜欢自制笺纸,用之来表情达义。不同色彩和纹饰的花笺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金凤、蝴蝶、鱼、雁等纹饰的笺纸一般用来给情郎、爱人写信;带竹纹的笺纸则多用于给远方的夫君、友人问好和报平安。

  除此之外,古代女性也与家人、朋友在春季与孩童嬉戏、夏天采荷、秋天与闺蜜、冬季蹴鞠等等...日本大和文华馆藏的仇英《四季仕女图》中,就分别画了三十一个人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中的生活场景。

  总结来说,古代女性虽然被“困于”闺房,但并不于她们的“想象”,从而发展出了更多闺房文化,来充实自己。

  

关键词:汉代女性妆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