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杂的市井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身体状态逐渐不佳,健康指数也急剧下滑。为了应对这一状况,人们开始地买保健品吃。于是,保健品行业火了,海外保健品更是备受关注,为了“买个健康”,不惜血本“跋山涉水”让朋友在海外代购。 【席卷生活】 年轻人:保健品可补脑强身 对于读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学习压力大或者早餐来不及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胃肠疾病的情况。此时,父母才是最焦虑的,他们心疼、担心孩子,就会四处为孩子寻医或者买药。 女孩小高在上初中和高中时始终胃肠不好,偶尔胃炎发作疼起来就会难以。她的妈妈为了让她缓解疼痛,给她准备了“保健品套餐”,让她每天三顿按量服用。“后来,我上高中住校了,父母就更加牵肠挂肚了,每个月我妈都会定期在我的行李里装上一瓶类似奶粉一样的东西,让我每天早晚各喝一杯。” “我看了 奶粉 的出产地,是国外进口的,咱这儿买不到。”小高说,这种“奶粉”有股腥味,和普通奶粉不一样。最近,除了要早晚喝一遍“奶粉”外,小高的妈妈又给她配备了一个专业的“药盒”,里面分成若干小格,都装着不同颜色的“药粒”,每天三餐前必定要拿出“药盒”,一样“药粒”吃上一粒。“说是能补脑,增强免疫力,甚至还能视力。”小高坦言,这几年她确实没怎么生过病,而且连感冒的次数也少了,“但是几乎每一样 药 都不便宜,均在200-500元不等,更贵一点的要800元左右。” 中年人:用保健品来买“健康”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服用保健品来买“健康”,甚至不少人认为“保健品之”对全家都有利没弊。 市民王女士说,现在他们全家已经成了保健品的者,“一说到健康,家里人都会开心地笑笑说,这 药 能调理,生病了不用打针不用吃药。”王女士的家人就这样每天准备了“保健药盒”,把未来几天的保健品装进去,以防忘记服用。对于保健品起到的作用,王女士全家都表示非常认同。“我家人吃的保健品都是托朋友从国外代购的,平时我也会偶尔吃点,要是觉得身体不舒服了,我就会认真服用。” 老年人: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购买 走进老年人的家中,满桌子的保健品五花八门,即便老人不舍得花钱买,但是儿女已经习惯了定期给老人买。 “过去绝对没有这么多人吃,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想起来买上一两盒。”今年50岁的秦女士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保健品时代”,人人都在吃,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8年前,秦女士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保健品,随后跟朋友一起开了家保健品专卖店。“前几年,卖保健品挺难的,因为大家对保健品的认知并不高。”秦女士表示,这几年,人们对保健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从对保健品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购买,甚至不惜花上大价钱,“就像我妈妈,过去我买回去给她吃,她都放冰箱里。现在都是主动告诉我要我买什么,如今她每天都要吃5种保健品。” 罗大妈也坦言,早几年还没有吃保健品的习惯。“都是放冰箱,有时就忘了。可这两年,听了老朋友分享他们吃保健品的感受,我也改了习惯。不过和过去不同,我如今服用的保健品,都是儿媳从买的。” 【行业之痛】 “非法添加”让保健品受挫 然而,为了做“质量好、口碑好”的产品创造销售佳绩,前些年,不少保健品生产者为了追求速效和低价,结果换回来的是产品非法添加药物、黑加工作坊出的下脚材料。“保健品没有正规专家的认证,没有从实际考虑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省养生保健协会会长王者悦表示,保健品的安全性极大地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没有经过审批的非法保健品,可能会添加激素、兴奋剂、药物等,这些“非法添加”就是该行业之痛。 近年来,对于国产保健品“非法添加”,导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例被网络和多次,所以这些非法产品了视线,对国产保健品的不放心油然而生,促成了很多消费者将目标投向海外保健品,使得海淘、微信代购生意火爆。 【特别提醒】 代购来的海外保健品包装往往是布满外文字样,很多不懂外文的人根本不知道产品的成分、食用方法与功效,所以,许多人让朋友从海外代购保健品主要靠口碑来了解保健产品的好与坏。 为了安全起见,王者悦,在吃保健品之前,最好找医生咨询,在体检检查后,知道身体缺乏什么再补什么。据介绍,正规的保健品都应该有用量,跟吃药是一样的,要有严格的药量控制。“功能性食品应该对人群有所要求,吃前最好咨询医生。而医学配方食品一般人不太会吃到,它是必须在医嘱下服用的。”(记者 高羽/报道) 5
招辨 “药到病除”不可信。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消费者。 “健康”为促销。一些商家利用“、、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一些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做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力。 “专家义诊”是。一些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的保健食品。 一是认准标志。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小蓝帽,印在产品外包装盒的左上角,小蓝帽下方标注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 号;激光防伪“CIQ”标志,该防伪标志是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 二是看验证证书。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经销商必须提供有效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两证书上分别注明了进口保健食品产品名称、生产国、生产批号等在内的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保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 三是看标签说明书。一是看标签说明书有无标准的中文、外文对照,而且中文字体必须大于外文字体;二是看产品是否标明原产国家或地区、代理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三是看是否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食品标准要求。 四是查是否过期。2005年7月1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其批准证书均未载明有效期,仍然有效;而此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 五是上网查询。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保健食品查询系统查询,所有保健食品不论批准文号是卫健字还是国食健字J,均可查到。查看产品说明书、标签内容、包装标识等是否与批准证书的内容相一致。(据《郑州日报》) (原标题:保健品逆袭现代人生活 专家: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