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样的一生:爱琳娜·马克思传》,(英)瑞秋·霍姆斯著,陈慧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88 .00元。 《她这样的一生:爱琳娜·马克思传》是卡尔·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马克思的传记,这部传记刻画了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这位工运领导者、社会活动家、文化工作者不懈奋斗,争取工人、女性的一生。爱琳娜不仅是第一位把《包法利夫人》翻译成英文的、易卜生戏剧的者、马克思遗稿的编辑者,还是英国码头工人及煤气工人工会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贯穿爱琳娜一生奋斗和感情经历的主线索则是她作为早期女性解放推动者的思想和生活历程,可以说这是一部从女性视角审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记杰作。 传记作者瑞秋·霍姆斯认为今天英国所享受的许多和,及英国从20世纪以来发展的社会福利,直接来源于爱琳娜·马克思,以及像她一样的男人与女人们的奋斗。如八小时工作制、从法律上雇佣童工、平等受教育的、表达权、加入工会权、普选权,无论阶级、教、性别和种族都有被地选为议会代表的等等。爱琳娜的生命是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获得、教育、工作权、生育和医疗是支撑一个和文明社会的基础。 爱琳娜出生于马克思一家非常困难的时期,1848年失败后,马克思被普鲁士,当时有成千上万的“48年的人”移居英国,而伦敦是散居地的会合点,也成为马克思一家的最终落脚点。刚到伦敦的马克思除了给写文章获得的稿费外,恩格斯还将自己在父亲公司打工的100英镑年收入和10%的公司利润与马克思共享,帮助马克思家庭渡过。马克思一家住在伦敦最糟糕、也最便宜的城区之一,公寓的极为恶劣、,爱琳娜出生的1858年他们开局不顺,没有煤,也没有现金支付拖欠的租金。由于未付账单,口收到了法院的传票,燃气和自来水也差点被切断供应。马克思家的近邻是一个体面的面包师和建筑工人,他们在财务上都比这位当地家喻户晓的哲学家稳定。尽管生计困顿,爱琳娜传记却展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位父亲非常和蔼可亲的一面。爱琳娜的第一个朋友和主要的玩伴是马克思,她经常把马克思当马骑着玩,父亲除了是一匹“骏马”,还是一个独特的、无与伦比的讲故事高手,在马克思的引导下,爱琳娜从小把书作为亲密伙伴,家庭氛围的熏陶,奠定了她后来成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基础。 恩格斯继承家业之后,成为了马克思一家的人,直到马克思、燕妮相继去世后,恩格斯还继续在财务上帮助着马克思的三个女儿珍妮、劳拉和爱琳娜,甚至包括马克思的女婿们。燕妮作为一名全职家庭妇女,含辛茹苦,为马克思生育了七个子女,其中四个夭折,她日常除了照顾三个女儿,还要兼职做马克思的秘书,为一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母亲燕妮得了绝症去世时,这极大地刺激了爱琳娜,而她的两个姐姐则是为了孩子、丈夫和家庭彻底放弃了事业,她已经无法再为其他人而活,决定不再走母亲、姐姐们的老,而是“闯出自己的”,要在超出马克思这个大家庭之外更大人生舞台上找到一个的,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这在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困难重重的,那时候大部分女性的出就是结婚然后成为一名家庭妇女,社会能提供给女性的工作机会十分有限,女性地位与收入和男性相比都极不平等。爱琳娜不希望永远靠恩格斯的帮助过活,恩格斯也支持爱琳娜寻求自己的,并给出了,这一预见了伍尔夫后来的主张,为了过上艺术的的生活,女人需要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年50英镑,经济是女性人格、的基础。 19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由于英国左翼在战场上了斗志,取而代之的工党强势崛起。它是新工会和第二国际这一异卵双胞胎共同创造的。爱琳娜是英国工会和国际社会主义这一双胞胎的助产士。她经常处于各种事件的中心地带,影响着各种策略和组织活动。她不仅负责召开一般会议、核心会议,而且负责人员联络,还撰写和思想类文章,为活动进行预算,做会计工作等。 马克思说“爱琳娜像我”,爱琳娜是三姐妹中继承马克思思想和行动程度最深的一个,并成为将女性主义引入工人运动潮流中的早期。从20多岁起,爱琳娜就开始质疑和挑战只关注男性工人而不关注女性工人的观点,这是她作为英国社会主义组织者的第一步,她通过艺术追求和文化追求锻造自身世界观,认为只有一个性别的社会主义没有意义,妇女的解放是整个社会和平等的一个前提条件。爱琳娜所从事的文艺工作,包括翻译出版《包法利夫人》,把易卜生戏剧搬上英国舞台等等,都与她女性解放的思想和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她还与爱人艾威林一起完成和发表了妇女运动的经典论文《妇女问题:从社会主义的视角看》。 1898年4月4日,爱琳娜·马克思吞服氢氰酸,时年43岁,死因可能与她长期患有慢性抑郁症有关,但也不排除家庭纠纷的可能。爱琳娜是一位思想前卫的女性,她生前与家、社会活动家艾威林非婚同居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个年代非婚同居要遭受强大的社会习俗的压力和异样的眼光。爱琳娜非常忠于艾威林的感情,视之为终生伴侣,艾威林却经常沾花惹草,甚至发展到与其他情人结婚的地步。在家庭财务上,艾威林也经常大肆挥霍,导致爱琳娜要拼命工作为他还债。爱琳娜的好友文学家萧伯纳和性心理学家蔼理士都对艾威林颇多非议,爱琳娜却依旧保持克制、。爱琳娜死前,艾威林高昂的海边疗养、医疗费用已经让她喘不过气来,且她又发现了艾威林出轨的事实,更给了她巨大的打击,这些也许都是的诱因。她去世后,生前大批友人聚集滑铁卢墓地悼念,各大工人工会组织也为她花圈。她的死实在令人惋惜,一位以解放女性地位,争取女性、平等、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却在自身感情经历中未能追求自身人格平等而,这也许是每位者要面对的现实困境和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