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玩游戏攻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殊时期保健 >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淀上神兵 游击典范

作者:fanfan 来源: 日期:2018-12-18 2:09:01 人气: 标签:抗战时期的女性英雄

  原标题:雁翎队:淀上神兵游击典范抗日战争时期,在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淀上神兵”:他们时而隐蔽在田田荷叶下伺机而动,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

  抗日战争时期,在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淀上神兵”:他们时而隐蔽在田田荷叶下伺机而动,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时而化装成渔民,用妙计巧端敌人岗楼,拔掉敌人据点;时而如一把直插敌脏的利刃,惩处,为民除害

  这支骁勇的水上游击队,便是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这支队伍利用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8人,却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在白洋淀,有这样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唱的正是曾让白洋淀一带的侵华日军谈之色变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

  1938年,日本侵略者几乎侵占了整个华北,美丽的白洋淀也难逃日军的,日本侵略者的,激起白洋淀人民奋起。为当地的,日军于1938年秋以“献铜、献铁”为由,当地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猎户们十分。

  针对这种情况,安新县委委派三区区委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参加了三区小队,最终,他们被组成一个班。

  他们自带的武器“大抬杆”,是当地猎人发明的一种专门打水禽的武器,枪筒又长又粗,枪身有2.5米至3米长,一个人扛不动,所以只能固定在一种特殊的专用船“排子船”上。大抬杆不但打得远,而且火力足,威力很大。

  雁翎队的名字就和这种枪有关。这些战士大多是打猎世家,对枪的性能非常熟悉,为了防止枪膛内的火药受潮,他们便在火眼和枪口插上雁翎。由于长期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他们的排子船在淀面行驶时往往呈现“人”字形,就像群雁在空中飞翔时的队形。

  正是由于这些特色,这个班成为三小队富有特色的一支队伍。随着形势的发展,1940年夏天,经安新县委批准,雁翎班从三小队出来,时任安新县委的侯卓夫,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雁翎队。

  雁翎队成立不久,又增添了一只四舱船和28只排子船,不过武器依然以“大抬杆”为主,除此之外,只有3支和4支“冀中造”长枪。

  这样,白洋淀便有了两支水上游击队:三小队和雁翎队。两支小部队有分有合,协同作战,在白洋淀与日伪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斗争。当时,人们习惯将这两支部队统称为雁翎队。

  白洋淀曾是华北内陆的黄金运输通道,日寇侵占新安城后,经常从天津经大清河把大批的军用物资运到。雁翎队成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

  当时,雁翎队看到日军经常开着汽船在淀上地,摸清敌人活动规律后,雁翎队便决定打掉它。

  1939年秋天的一天下午,雁翎队早早埋伏于芦苇丛中,当敌人的汽船驶入包围圈,队长大喊一声“打”,两边的“大抬杆”一齐开火,顿时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敌人纷纷落水。这一仗,雁翎队初显身手,敌人20多名,缴获步枪20多支、子弹4箱、机枪一挺。雁翎队一战成名。

  利用淀中茂密的芦苇、纵横的港汊、复杂的地形,雁翎队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即便手中的武器只是土枪土炮,依然有力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1941年麦熟时节,为了夏收、粉碎敌人的抢粮计划,三小队和雁翎队在王家寨村西、大张庄村东的航道上,和日伪军展开了一次激烈的战斗。战斗打响,附近据点的敌人闻风火速赶来增援,可还没等援军赶到,雁翎队队员们早已把枪暂沉河底,顶着个大荷叶,泅水从敌人的船边悄悄撤到泥李庄和寨南。增援的敌军把苇塘包围了个严严实实,用机枪疯狂扫射,甚至把边沿的苇子都打成半截,却连个人影也没捞着。这次战斗三小队和雁翎队没有伤亡一人,只损失了一些和排子船,敌人却伤亡二三十人。

  雁翎队老战士孙革曾回忆:“那时,敌人武器占优势,可是我们占优势;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敌人是逃窜,我们是进攻。再加上秋末多刮西北风,敌人向西北逆风行船,必定靠北岸行驶。我们只要指挥得当,埋伏稳妥,时间、地点合适,必获大胜。”

  除了打击敌船,雁翎队还开展了以据点、锄奸为中心的斗争。在安新县委领导下,雁翎队成立了锄奸团,专门对、予以。当时,白洋淀流传着雁翎队锄奸团三英雄的民谣:“要打抢,找田章;要爬城,找杜鹏;要仗胆,找熊管。”雁翎队队员田章,枪法极准,百步之内,几无失误。一次,在时,突然起身向苇地逃窜。田章把枪一顺,喊了一声:“打太阳穴!”枪声响,应声倒下。时发现,子弹果然正中太阳穴。

  到1942年,随着冀中广大军民的积极参与,雁翎队和当时的三小队发展到150人。眼看雁翎队的不断壮大,敌军便环绕白洋淀修筑了38个岗楼和碉堡,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不料,雁翎队以为上,巧妙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分化、里应外合,接连端掉了敌人一个又一个岗楼。

  一天拂晓,雁翎队队员乔装成客商,划着两只木船靠近十方院岗楼,日伪军听到船声,立即拉动枪栓,高声吆喝着木船靠岸检查。此举正中雁翎队队员下怀,他们出其不意,在日伪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便缴获了日伪军的。此次端岗楼只用了半个小时,俘敌2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支、2支。

  此后,在区委协助下,雁翎队相继拿下了向阳岗楼、大淀头岗楼等,并有效打击了敌人几次。慢慢地,敌人只好将不易防守的邸庄、大田庄、北田庄、寨南村等几个据点岗楼撤掉了。

  “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作战了。雁啊,飞走吧,我们的枪要去射杀敌人了。”这是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所写《雁翎队》中被广为传颂的语句,表达了热血男儿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这支骁勇的水上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从最初的20多名渔民猎户,发展到能征善战的近200人的队伍,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这支队伍利用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特别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枪未发而制胜。

  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司令员曾专程到白洋淀雁翎队全体指战员,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业绩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

  而“淀上神兵”雁翎队,也和“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华北军民抗战的独特创造一样,成为全民抗日游击战的典范之一。

  随着战斗的持续,日军的越来越。为了日军的,战士们吃在苇子里,睡在苇子里,衣服里都爬满了虱子,常常要烤火除虫,身上还长满了泡和疔。因为缺医少药,战士们只能用土办法,把黄连熬成水抹在身上,再用火来烤。而一到冬季,每遇敌人,队员们便只能睡在芦苇荡的冰面上。

  “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在最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低下头来。他们是充满胜利的信心的。”谈到白洋淀、谈到雁翎队,在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工作生活过的孙犁先生,曾有过这样一段深情的表述。

  面对的敌人和恶劣的斗争,雁翎队创造性地发明了很多作战新装备。数九寒天,凋零,雁翎队失去了荷叶、芦苇等天然的掩护,加之天气寒冷,水面结了冰,队员们无法行船,日伪军利用这个机会疯狂围剿雁翎队,而雁翎队在白洋淀人民支持下,创造了“土坦克”“冰上轻骑”等冰通、作战工具,巧妙与敌人周旋。

  他们还发明了一种“葫芦水雷”。这种水雷以葫芦为原料,将葫芦剖开,放入,把它藏在每一条航道的水藻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炸翻了许多来往于天津、间的敌船。

  “天当被,地作床,芦苇是屏障。喝的淀中水,吃的人民粮!咱是人民子弟兵,打败鬼子保家乡”“雁翎队是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至今传唱的诸多雁翎队歌谣,抒发了人民群众和雁翎队的鱼水深情。

  在如火如荼的抗战岁月中,白洋淀人民全力支持雁翎队斗争,他们为八军、雁翎队缝制棉衣,破冰捕鱼,慰问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掩护雁翎队。全民抗战,军民一家,军民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是雁翎队不可战胜的秘密所在。

  雁翎队队长曾回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有一次敌人突然来,雁翎队躲进了芦苇荡,40多名队员还有30多名伤员连续4天粒米未进。到第5天,一位邵庄子村的老乡送来了救命的干粮为了找到雁翎队,这位老乡在淀子里转了几天几夜!“俺带的是全村人的心意,找不到你们俺没脸回去!”听了这话,队员们都掉下泪来。

  在当时雁翎队的主要驻扎地季庄子村,全村一百多口人,和雁翎队认干亲的就有30多人,其中有的村民为了掩护队员被敌人活活。

  1945年6月30日,雁翎队配合主力部队,包围新安城,经过两天两夜激战,于7月2日解放新安城。8月29日,雁翎队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安州城,正式宣告安新县全部解放。是年秋,安新、白洋两县合为安新县,属冀中九专区,雁翎队编入九分区三十八团,转入了新的战斗。雁翎队使用过的排子船和自制的武器,被永久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在中国抗战史上,英雄的雁翎队用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首的民族赞歌,与此同时,雁翎队的传奇故事也成就了一批以抗战为题材的优秀文学和影像作品。

  提到记述雁翎队的优秀文学作品,首先要说的便是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小说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农村妇女形象,向我们展现了以雁翎队为代表的冀中军民英勇抗战意识的和团结一心抗击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美如画卷的白洋淀和顽强乐观的雁翎队,赋予了文章清新、明快的写作风格,使孙犁的小说具有了“诗体小说”的美誉,同时,这篇小说还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开山之作。

  在记述雁翎队的作品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徐光耀在1958年创作的文学经典《小兵张嘎》。小兵张嘎是以雁翎队队员为原型进行的艺术创作,随着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版《小兵张嘎》的推出,那个嘎头嘎脑的嘎小子形象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深藏于几代人记忆的经典抗战人物形象。

  此外,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穆青的《雁翎队》,李永鸿的《红菱传》等作品,都塑造了雁翎队队员的英雄形象,反映了白洋淀人民火热的斗争状态。

  就像抗战岁月中荷花依旧绽放在硝烟阵阵的白洋淀里,在战争的和沉重之中,那些头顶荷叶、潜伏在茫茫芦苇荡中随时准备出击的雁翎队队员,赋予了文学作品一种特殊的质感,使作品中洋溢着抒情的美感和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这种美与恶的对比,也更加了日寇的和抗日军民的可敬可爱,并在无形中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