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黄帝内经·素问·生气论》就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人体如果缺乏了阳气,就会短寿或疾病丛生!因此,阳气对人的健康与生命至关重要。中医认为,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矍铄,健步如飞。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人之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是人体的阳经,所以背部的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阳气的运行都与脊柱有关,因而,背的保养与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 现代医学已经阐明,背部脊柱是脑、脊髓通向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在脊柱的两旁,分布着一些可以起到调节内脏作用的自主神经节。因此,适当地刺激背部的、,可以起到保健的效果。 古籍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而督灸隶属于艾灸的一种,是传统的安全无副作用的外治法。督脉主一身之阳,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汇聚了经脉的阳气,通过在督脉用艾绒和药物共同作用与一身之阳的督脉,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体表的肌肤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益肾通督,温阳散寒,通痹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缓解因风寒、邪湿所致的颈、肩、腰、腿等关节疼痛及软组织扭挫伤等所致的疼痛,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骶骨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有独特效果,尤擅治疗由强直性脊柱炎所引起的疼痛。 ■体弱久病的慢性病、胃肠功能吸收差,长期食用药物治疗,损伤胃肠功能,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用药物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胃肠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慢性妇科病、宫寒、慢性肾病等等。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身体内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腹泻、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拥有资深的中医医师及专业的护理团队,具有丰富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手段,团队人员经过中医类系统培训,分别获得高级保健按摩师、高级保健刮痧师、高级灸疗师等相关证书,并获得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第四届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及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中医适宜技术等项目。我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在慢性病、老年病以及中医“治未病”领域中积累了一定的中医护理经验,以“便民”、“高效”、“发展中医特色”为目标,服务于广大患者,并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目前,中医综合治疗区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有艾灸、刮痧、拔罐、砭石、耳穴埋豆、中医药熏、中医蜡疗等40余项中医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