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玩游戏攻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生活 > 正文

儿童性教育的分寸该如何拿捏?

作者:fanfan 来源: 日期:2017-12-1 10:52:48 人气: 标签:青少年性知识手册

  起因是杭州萧山一位家长发微博表示,发现女儿的性教育读本中出现了部分过于直白的、描述人体生殖器官的词汇,包括“”、“”等。随后,有其它微博网友也上传了读本内容,指出读本中对男女过程的描绘过于。

  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中国不够重视儿童性教育。但等到儿童性教育读本出现,其中的内容又令大人们感到尴尬。有的网友认为性教育应当多采用打比方、做类比的方式,不应当教给儿童生殖器名称;也有网友认为性教育就需要直白、简单。

  对于儿童性教育,合理的分寸和方式该如何拿捏?这套教材是否是一套合适的儿童性教育读本?对于这些争议,书评周刊专访了专注于家庭心理、儿童心理研究与咨询的心理学家宫学萍。

  我国的性教育整体起步较晚。2002年1月,我国第一部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系列教材在争议中出版,性教材才终于得以公开进入课堂。2016年《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文艺、影视作品、漫画、网络资讯”(占32.2%);其次是光盘(24.4%)。而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性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仍然居于末位。

  在农村,性话题依然是禁区;在城市,性教育课程因为没有学大纲,加上教师缺乏专业培训,这些课往往为重点学科让,最终难以开展。在迫切需要性教育的青春期阶段,却面临着“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听”的窘境。家庭性教育的疏忽,中小学性教育的缺席,让原本应在幼儿阶段进行的性教育,一推迟到大学。而即便是在大学,虽然国内的一些高校,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做出表率,但性教育依然“迟到了”。

  性教育的缺乏和时间错位,使得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正视身体和性,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慢慢累积,最终在好奇心和羞耻心的双重挟持之下,酿成不良后果。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例,其中重复流产率占50%,人群中未婚占40.45%,未成年人比例达50%,有60%的年轻女性完全不了解人流的不良影响,即进行堕胎手术。

  相较之下,文化将性视作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人拥有的珍贵礼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就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不仅有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而且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在性教育的年龄问题上,、美国、等国家都提前到幼儿阶段,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设置课程内容。

  在,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大学则侧重于恋爱、避孕和人际关系上。1966年,开始通过电视节目进行性教育。

  在美国,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生育、两性差异、性、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初中讲授生育过程、性成熟等;高中则偏重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性等方面的学习,并发放。如今,全美14个城市的32所公立学校设立了性咨询室,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内容对教师和家长保密。

  邻国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教科书,封面上就有女性和男性身体和性器官图。小学每年有特别,男女身体的差别,月经和怀孕等内容。初中则宣传避孕和性病知识。高中的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则涉及避孕、流产、性病、艾滋、性等内容。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协助者协会”则负责向学生提供性咨询和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如今,年轻妈妈们已经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一般不会再对性讳莫如深,出“你是从垃圾桶捡来的”之类的敷衍孩子。但大部分家长仍然不知道应该从何时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如何抓住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时机,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性教育。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学专家宫学萍,谈谈性教育的那些事。

  宫学萍:个体治疗过程中,我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经或懵懂地,经历过性。最让我的,是他们明明经历过,却不知道那是什么。一些受到的孩子,包括被性侵,还有被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孩子,内心都有一种隐匿的,却无处,也不知道怎么求助。这些给他们后续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痛苦。一些印象深刻的案例比如:有一位上小学的孩子有性,明明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也不想这么做,但却控制不住。他会在学校考试的时候进行,最终转学。还遇到过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分发图片,家长们非常紧张和,找到学校。

  在这些案例中,家长们不知道怎么办,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如果家庭的性教育做得好,这些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我很想跟家长们做科普类的宣传,如果在孩子生命的前六年做好这些工作,后续会轻松很多。很多家庭会强调这个社会怎么了,这个时代怎么了,其实我们更需要从家庭的层面,增强家长和孩子对“性”这一话题的把控感和自信心。

  所以我一直想要做儿童性教育,但一直被市场打击。如果我去讲: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和注意力,来听的家长很多。但讲性教育就没人来。后来我想和学校合作,普及性教育,但家长们觉得“不用”、“没有必要”。推广性教育特别困难,因为如果讲的对象并没有听的愿望,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的东西本来就是波浪式的运动,有先行者,有跟随者,有旁观,还有迟疑和抵制。这个过程不是说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新京报:家长普遍对性教育感到恐慌,或尴尬,或难以启齿。这种恐慌和尴尬的来源究竟是什么?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这一难题时,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

  宫学萍:这种恐慌来源于空白,不只是教育空白,还有文化空白。性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个禁忌话题,能避开就避开。为什么大家那么抵触性?为什么我们讲的课没人听?因为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不代表所有人都能理解。而性教育工作者在推广性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每个人在生活中的身份并不是学生身份。

  有些家长自己接触到这些知识,都感到“吓一跳”。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中国要谈家庭性教育,渴望性知识能到达孩子那里,第一步就要关注孩子身边的大人,知道他们为什么尴尬、恐惧,为什么觉得困难。所以性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关心这些父母,而不是他们。因为这些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性教育,在这方面是空白的。我们应该试着陪他们去了解:性吓不到我们。因为大脑负责恐惧的部分充血时,认知脑是不运作的,说白了就是人害怕的时候脑子不转。所以要对家长的情绪充分共情之后,才能讲和逻辑,才能开展对儿童的性教育。

  宫学萍:其实这套书非常好。里面用的图都是孩子能够理解的,并且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境。比如在网上传的比较多的那几张图,其实是在向孩子传达如何成年人,他们远离性侵或性。这个逻辑,在的性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共识:第一步是说No,学会对大人说不。第二步是Go,离开现场。第三步是Tell,回家后告诉家长。这个课本里的图很好地解释了这个过程。只是对于那些并不了解性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人而言,这些图没办法接受。

  新京报:一些家长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给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讲性,他们能不能理解?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么做的必要性何在?

  宫学萍:举个例子。在美国,有个七岁的小女孩,经常在学校里和老师说:Uncle X put his thing in my pocket。很长一段时间,老师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之后一个老师通过和她聊天才发现,孩子长期被邻居性侵。为什么孩子多次求救无果?因为小时候她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她妈妈说她是从妈妈的pocket里来的。所以当这个女孩要求助的时候,不知道和叫什么。早期性教育的一点疏忽,就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可能需要用三十年从心理上去消弭这件事。性发生越早,越大;而性教育开始越早,孩子受到的可能性越小;在这方面对孩子说得越多,孩子就越安全。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给孩子讲这些“”和“尴尬”的事?他们自己就是在懵懂状态中过来的,觉得无所谓。但一件事在现实中发生之前,家长作为孩子的向导,有责任和义务事先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需要提防。语言就是把间接的经验,以一种非实际的方式传达给别人,帮助一个人了解世界和。这样,孩子就可以在一件事没发生前,有所认识,增加对这件事的把控感,从而自己。

  为什么少女怀孕的案例那么多?包括师生恋之后学生被老师?这些当事人,在做这件事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特别是当家庭给的爱不够,造成一个女孩自卑、价值感极低,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自己还能给对方什么。这是很可悲的。

  新京报:家庭的性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很多家长虽然知道性教育很重要,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宫学萍:我们强调要用坦诚和平静的语气给孩子解释性。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样,不强调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家庭性教育除了包含性知识和性常识,还有更重要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首先,家长给孩子讲性,不会对他造成。在孩子在现实中有性方面的感受之前,当孩子内心没有疑惑的时候,你即便把答案给他,他也听不进去。等孩子开始问了,说明他有所觉察,就需要我们通过语言给他以确认。语言不是魔法,不能直接导致行为。

  比如,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会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你就可以回答:从妈妈肚子里来的。他就不问了,因为他问的不是性,而是问的自己,确认自己不是“外面捡来的”。长大到五六岁,孩子会关心人体是什么,以及人的每个器官。这时候,你可以和他讲他是怎么出生的:是从生出来的,还是产生出来的。也可以和他楚和尿道的区别。总体的原则就是:孩子问到哪一层,你就回答到哪一层,要看孩子的具体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问,你一定要答。如果你不回答,或者遮掩,损伤的是你们之间的基本信任。孩子都是配合家长的,他能感受到你的:如果你不讲,他就不会去问,这些问题就会慢慢累积下来。等到他到了青春期,遇到恋爱问题,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他会放弃向家长寻求帮助,也不会和你分享。因为他已经不信任你能给出答案了。所以,家长不要孩子对自己的信任。要主动去面对他的疑惑。

  宫学萍:两三岁的小孩只知道世界分为大人和小孩,对世界的认识更有现实性。孩子的性心理从三岁之后才有的。从三岁开始,孩子的认知发展能力才对世界有向外的探索,比如男人、女人等概念。一开始,孩子会从外在的特点去分别男女,比如头发长短,穿衣风格的不同等,最终他会知道性器官不同才是男女的本质区别。到了五岁,孩子会理解性别的同一性,即:男孩只能是男孩,女孩只能是女孩。之前他们可能会觉得女孩和公主、厨师是一样的,是可变的。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看出孩子有没有性别认同障碍。

  学前孩子对于性的提问,不是关心意义上的性,而是关注世界的运作方式,和对星星月亮、小猫小狗、蜜蜂产蜜、蚂蚁搬家的好奇是一样的。入学,也就是六岁之后,孩子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物理知识、规律的探索,会通过间接的符号、数理逻辑去了解世界。关注点会在读书、写字,而不会关注男女的表面关系。到了九岁、十岁,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开始关注异性,成年意义上的性心理才会出现。性心理出现后,随着身体成熟,会出现性兴奋。性心理出现之前的教育,其实是生理知识教育,只是世界如何运行的一部分而已。

  女孩子的性成熟在9岁到11岁。男孩略晚,10岁到12岁。在青春前期,也就是十岁左右,体内分泌荷尔蒙(从未必看得出来)。他们会思考:恋爱是什么?为什么爱情有?为什么爱会痛苦?这些和性无关,和人的青春懵懂有关。这时候就变成青春期教育了,不是性教育了。

  宫学萍:孩子两三岁会问自己是怎么来的,说过,随着孩子的年龄段不同,讲的方法是不同的。当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男是女之后,会寻求很多问题的答案,可以统一回答: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六七岁上小学之后,孩子会知道性生活是有后果的,要避孕、未成年人不能。要告诉他们,要在自己能负责的情况下完成,因为牵扯到社会责任和社会关系。

  比如避孕的话题,要在孩子“能”怀孕之前讲,最好是十岁之前。有时候孩子不想家长睡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怕有弟弟妹妹,他们大致了解父母在一起就会生小孩。这时候,家长可以告诉他们,成年人在一起,彼此相爱,会有身体接触,他们会。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的孩子会,那么你可以告诉他,成年人是有办法让自己不怀孕的,也就是避孕。这里强调“成年人”三个字非常重要。

  成功的性教育,孩子在六七岁就应该知道安全套是什么,如果他们好奇怎么使用,可以用香蕉演示给他看。在孩子没有经历一件事之前,先让他们在语言上经历,其实是一种。有时候,恰恰因为正确的事情没有事先传达,那些八道的东西才会占据孩子的大脑。

  新京报:隐私的观念在性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从何时起不适于在家中,从何时应该和父母分床睡,不让他人触碰自己的等等。那么如何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隐私观念呢?

  宫学萍:三到六岁,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是有性别的人。可以想象:家里来了客人,客人是异性,你会怎么穿衣说话,你怎么对待客人,就应该怎么对待你的孩子。虽然这个阶段因人而异,或早或晚,但在六岁之前,明确孩子的性别,以及你对待他的方式——这个任务要完成。比如,洗澡时,异性的父母就不应该在现场了。母亲要孩子摸奶。要和父母分床睡。家庭生活也要分好区域,客厅和厨房是公共区域,卧室和卫生间是隐私区域。如果孩子,你要告诉他,在卧室、卫生间可以做,在公共区域不可以。

  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孩子在这方面晚熟?首先是因为父母对此没有什么概念。从方面上分析,是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长大。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因为计划生育,本身人类哺育婴儿的本能需要没有被满足。在生育不被的年代,妈妈身边永远有个婴儿,有了婴儿,大一点的孩子自然就分离出去了,比如分床,或者不在父母身边。因为母亲照顾婴儿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就不愿意孩子长大,希望能照顾孩子一辈子。那么孩子的适应能力会下降,探索能力、伙伴能力、人际交流都出现问题。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迟滞,缺少的意识,会损伤孩子在社会关系中的认同。这是家庭结构扭曲的结果。

  隐私观念是父母为孩子设立的,孩子通过父母的行为习得。比如,一个三到六岁的孩子,当他爸爸去厕所,要关门,孩子非要开门,爸爸最终将门关上。他就知道别人上厕所要关门,他自己也一样。孩子就从被中学会怎样别人。说No的能力是被大人的过程中培养的。当我们确认他有这个能力后,就要告诉他:除了医生在医院检查和父母,任何人都不许碰他的。这就在第一步预防性和性侵。

  青春期的孩子只是需要人们把生活的框架告诉他: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会带来痛苦或快乐。而不是单一的、、搪塞。只有你信任孩子,愿意和他分享,愿意听他分享,孩子才会觉得你可信。信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新京报:从社会来看,似乎目前的很多家长,并不具备性教育的能力和学习意愿。尤其是针对课本的,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于性教育的了解还常有限的。那么从学校层面介入,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做法,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宫学萍:《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这个读本中的知识,本来就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掌握的。既然家长不管,那么学校就应该介入。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困惑,有人帮助他理解,这常好的事。家长所能做的:第一,别添乱,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第二,如果家长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兴趣,应该陪着孩子看,适当和引导,孩子会从中看出你的真诚。第三,和那些蜚语,还有网络上的八道相比,和孩子漫无目的的猜测相比,这些书伤不到孩子。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