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玩游戏攻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殊部位保健 > 正文

女性特殊部位保健资料:银川概况

作者:fanfan 来源: 日期:2013-8-22 10:55:21 人气: 标签:女性特殊部位保健

  银川概况

  历史沿革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置中兴,后改为府。明设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府治。时期( 1929年)成立省,银川系省会,时称省城。1944年4月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初,仍为省会。1954年,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地理

  位于黄河上游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 555.38平方公里。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市区公用设施敷设范围11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 010米~1 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全长约200公里,宽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 556米,是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土壤水系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分为9 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数十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湖泊湿地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地质地震

  银川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银川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

  银川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性地震: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1227年发生5.5级地震;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1739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银川震区烈度为10度,使银川古城尽毁。这是银川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自然资源

  银川地区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动植物资源。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贺兰山区有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银川地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气候特点

  银川市属典型的中温带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小时~3 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气温2007年,银川市年平均气温为9.6℃~11.5℃,较历年同期偏高0.6℃~2.4℃。全年各月除贺兰县6月、7月、9月、10月以及灵武市7月、10月略偏低外,各市县全年其他月份均偏高,尤其是2月份各县市偏高4.0℃~5.7℃,其他月份偏高0.0℃~2.9℃。其中银川市全年1~12月份偏高0.1℃~4.8℃,永宁县全年偏高1.2℃~5.7℃;贺兰县6月、7月、9月、10月分别偏低0.4℃、0.6℃、0.6℃、0.9℃;灵武县7月、10月分别偏低0.4℃、0.8℃。

  降水2007年,银川市年降水量为209.8毫米~222.5毫米,较历年累计偏多28.2毫米~33.0毫米,全市降水月际分布、地域分布都不均匀。其中银川市全年累计降水214.7毫米,3月、6月降水分别偏多13.0毫米、102.6毫米,其他月份偏少0.5毫米~45.0毫米;尤其是7月、8月分别偏少41.0毫米、45.0毫米,造成主汛期降水极不均匀。永宁县全年累计降水量209.8毫米,其中1月、3月、5月、6月和9月降水量偏多0.5毫米~73.4毫米;2月、4月、7月、8月、10月、11月和12月偏少0.7毫米~39.8毫米。贺兰县全年累计降水量212.0毫米;其中2月、3月、 5月、6月和9月偏多1.1毫米~94.0毫米;1月、4月、7月、8月、10月、11月和12月偏少0.5毫米~41.1毫米。灵武市全年累计降水量222.5毫米,其中3月、5月、6月、10月和12月偏多1.0毫米~77.8毫米;1月、2月、4月、7月、8月、9月和11月偏少0.4毫米~39.3毫米。

  日照银川市年日照时数为2 520.6小时~3 011.1小时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累计偏少171.9小时~380.0小时。其中银川市全年累计日照时数为2 520.6小时,除7月份偏多2.3小时外,其他月份偏少7.6小时~74.1小时;尤其是6月、8月、10月和12月寡照较为明显。永宁县全年累计日照时数为2 753.3小时,其中4月、5月、7月和10月日照时数偏多5.1小时~26.6小时;其他月份偏少5.7小时~69.1小时。贺兰县累计日照时数为2 735.5小时;其中4月、5月和7月分别偏多7.6小时、25.2小时和26.7时;其他月份偏少13.4小时~66.8小时。灵武市全年累计日照时数为2 805.3小时,其中1月、4月、5月和10月偏多6.4小时~28.4小时;2月、3月、6月~10月和12月偏少0.1小时~73.6小时。

  【主要灾害性天气分析】

  2007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出现了如连阴雨天气等灾害性天气。

  连阴雨(雪) 2007年银川市共出现三次明显的连阴雨雪天气。3月2日~5日,银川市普降大雪,大部地区气温下降了10℃左右,部分地区降温幅度为12℃以上。6月15日~22日,银川出现了连阴雨天气过程,连续出现8个降雨日,是引黄灌区大部自有气象记录以来6月持续雨日数最长的一年,也是银川市自1980年以来年持续降雨日数最长的一年。7月12日~23日、8月23日~30日,银川市出现了连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造成一定影响。9月25日~10月7日,银川市出现了历史同期少见的持续阴雨天气。

  大风2007年银川市春季大风次数较多,其中3月27日银川市出现了大风扬沙天气,最大瞬时风力普遍达8到9级,其中贺兰县出现了沙尘暴;3月28日,4月1日、11日、14日、16日、19日、30日,5月2日、15日等日期均出现了大风天气,部分时间还伴大沙尘天气。夏季大风日数较少,只有8月25日出现了大风;秋冬季大风日数逐渐增加,与历年相比相对偏少,只有10月23日、10月27日、11月24日夜间到25日上午,银川市出现了大风天气。

  霜冻2007年春季终霜日推迟到5月12日,使部分春季作物受冻,其中桑树叶和果树受损严重。2007年秋季初霜日出现在10月8日。

  高温6月2日白天,银川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在33℃~35℃之间,其中永宁县最高气温达到了36.2℃。

  大雾8月30日清晨、10月3日清晨、10月10日清晨,银川市出现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市民的出行等均带来了不利影响。12月11日上午,贺兰县、灵武市出现了大雾。

  【灾害性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及其他行业影响】

  2月中下旬银川市气温偏高较多、日照充足,加快了地表解冻,但3月上中旬降水较大,降水过后,气温回升慢、天气阴沉、田间积雪融化慢,散墒慢,对灌区春耕生产影响较大;部分积水较重的低洼地,无法播种下种,改种,受此影响,春麦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3月下旬~4月上旬各地气温偏高、大风天气较多,进一步加重了田间板结程度,对小麦出苗十分不利;4月中下旬,各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日照充足,十分有利于小麦分蘖,对前期基本苗不足有一定程度的弥补。4月中下旬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萌发。6月上旬,各地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无降水、日照充足,对小麦抽穗扬花较为有利,但各地小麦蚜虫危害加重。7月上旬各地气温偏高,中旬前期灌区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晴好天气有利于小麦收割、脱粒、晾晒。6月份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7月、8月降水偏少,对水稻的阶段生长发育非常不利,造成水稻抽穗期延迟,空秕率上升,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3月2日~5日,6月15日~22日, 7月12日~23日,8月23日, 9月25日~10月7日银川市分别出现了五次连阴雨雪天气,对生态建设较为有利,降水过多使各地窑窖、水库普遍集水,降水渗透深度大,为天然草场的返青和恢复生长提供了水分保障,也为各地牧草的补种奠定了基础,但给交通运输及市民出行带来不利影响。降水对蚜虫的发展也十分有利。9月25日~10月7日的连阴雨天气对“十一”黄金周旅游产生了不利影响,部分地区水稻、玉米有霉变甚至长芽现象,灌区大部冬小麦未能适期播种。

  2007年霜冻结束日期较迟,5月12日霜冻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但由于低温持续时间较短,后期增温较快,一些农作物恢复较快,减轻了损失。冬季进入取暖期后,银川市的雾霾天气较多,对交通运输及市民生活较为不利。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银川市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3个区,灵武市和永宁县、贺兰县。2007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04个居委会、271个村民委员会、1 214个居民小组、2 693个村民小组。

  银川人口

  2007年,银川市户籍人口为49.58万户,148.79万人。其中市辖区28.69万户、86.08万人(兴庆区16.28万户、47.08万人,西夏区6.75万户、22.62万人,金凤区5.66万户、16.3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7.85%,户均人口3.00人;永宁县6.53万户、20.8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01%,户均3.19人;贺兰县6.23万户、18.7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57%,户均人口3.00人;灵武市8.13万户、23.1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57%,户均人口2.85人。

  全市非农业人口为94.9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比上年末增加3.29万人,增长3.60%。农业人口为53.8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6.21%;比上年末增加0.82万人,增加1.54%。其中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73.96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85.92%,比上年末增加2.77万人,增长3.89%。市辖区农业人口为12.12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4.08%;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增加2.89%。永宁、贺兰两县非农业人口分别为5.34万人和4.87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25.60%和25.99%;永宁、贺兰两县农业人口分别为15.51万人和13.84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4.40%和74.01%;灵武市非农业人口为10.7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43%;灵武市农业人口为12.4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3.57%。

  全市总人口中男性74.9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0.40%;女性73.8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9.60%。男女性别比例为102∶100。

  2007年全市共出生1.87万人,死亡0.45万人,自然增长1.4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9.69。其中市辖区出生0.98万人,死亡0.27万人,自然增长0.7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45。全市共迁入5.88万人,迁出3.19万人,机械增长2.69万人,机械增长率为18.33。市辖区迁入4.81万人(搬迁0.13万人,购房1.14万人,录取学生0.75万人,投靠亲属0.58万人,大中专毕业生0.42万人,征用土地0.20万人,投资0.19万人,移民0.23万人,工作调动342人,其他1.14万人),迁出2.41万人,机械增长2.40万人,机械增长率为28.38。全市年末总人口比上年增加4.11万人,增长率2.84%。其中市辖区年末人口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率为3.75%。

  2007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为41.2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7.71%。其中回族38.6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95%,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的93.65%。市辖区少数民族人口数为20.59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3.92%,其中回族18.28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1.23%。永宁县少数民族人口4.05万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9.41%(其中回族3.91万人, 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8.76%);贺兰县少数民族人口为4.74万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5.34%(其中回族4.66万人, 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4.91%);灵武市少数民族人口为11.86万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1.20%(其中回族11.77万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0.80%)。

  2007年末全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1.5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1.19%;18岁~35岁的46.4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1.22%;35岁~60岁的54.7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6.79%;60岁及以上的16.0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80%,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104人(男42人、女62人)。市辖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22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8.85%;18岁~35岁的26.59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0.89%; 35岁~60岁的33.48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8.89%;60岁及以上的9.80万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1.38%,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59人(男21人、女38人)。

  民族特色

  银川市是个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朝鲜等25个少数民族,他们占银川市总人口的28.37%。回族是银川市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6.89%。

  回族的教

  回族普遍伊斯兰教,安拉是唯一的真主。教民们一般须修念,礼、斋、课、朝功。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的主体建筑为礼拜大殿,也叫上殿,建在的中轴线上,坐西面东,朝着圣地麦加的方向。作为教建筑,清真寺的总体风格庄严肃穆、宏伟典雅,但在具体构造上又各有千秋,丰富多彩。旧有的清真寺,大多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高台基、歇山顶,回廊立柱,飞檐斗拱。近年来的新型建筑,不少是攒尖圆顶的阿拉伯风格,高高的邦克楼与望月楼遥相对峙,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特色。银川境内现有450余座清真寺,像南关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清真中寺等都是银川市著名的清真寺。

  节日习俗

  穆斯林有许多教性节日,其中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

  开斋节是我国伊斯兰教诸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节日期间穆斯林群众制作各种精美的油炸食品,亲友邻居互相登门祝福。群众这天都要沐浴净身,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讲经。为了庆贺回族这一传统节日,开斋节放假1天,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每年回历太阴年十二月十日举行。这一天,有经济能力的人家都要宰杀羊、牛、骆驼等,家家产户准备节日食品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群众沐浴礼拜。国务院回族职工干部放假1天,并对穆斯林群众节日期间宰杀食用的牛、羊免征屠宰税。

  圣纪节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既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日,也是逝世日,故又称“圣忌”。这一天,穆斯林群众在清真寺,集体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先知。

  升霄节伊斯兰教的教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52岁的某晚由哲卜利勒陪同,乘飞马从麦加至耶撒冷,在那里“登霄”遨游七重天,见过古代“先知”和“天堂”“火狱”,黎明重返麦加。此后,穆斯林视耶撒冷为圣地,并以每年教历七月十七日为“升霄节”,夜间举行礼拜。

  服饰习俗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教人士和虔诚的者在礼拜或参加教活动时,则穿上长炮、长衫,妇女按教义要戴盖头,一般老年人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绿色。盖头颜色不同,但样式一致。

  饮食习俗

  回族主食与汉族基本相同,但在肉食方面有严格讲究,只吃由阿訇,满拉或有知识的人宰杀的反刍、食草动物和鸡、鸭、鹅等禽类的肉,严禁食用其他肉类及一切动物的血。回族忌烟酒,但有饮茶的习惯,并以盖碗茶最受欢迎,较名贵的为“八宝茶”,一般为红糖砖茶,白糖青茶和冰糖窝窝茶。节日食品中,回族的面食最具特色,油茶、麻花、馓子、丸子、花花等样式精巧,味道鲜美,俗称油香。此外,的涮羊肉、羊杂碎、小吃、酿皮、煎粉,粉汤饺子、炒糊饽等,都是味道绝佳的风味小吃。的清真厨师还在发扬回族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借鉴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烹调技术,创造了许多特色清真菜,如:枸杞鱼肚,糖醋黄河鲤鱼,四方发菜、炸羊尾等。

  卫生习俗

  回族是爱好洁净的民族,有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的优良传统。穆斯林在礼拜前必须沐浴。沐浴分为“大净”“小净”,以身体洁净。洗手、脸“汤瓶”,而极少用脸盆,认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干净。“汤瓶”最早由阿拉伯传人.据说早年从事饮食业的穆斯林,都有汤瓶供顾客吃饭前洗手用,后经几百年的演化,成为清真食品的标志。

  婚嫁习俗

  按伊斯兰教,男婚女嫁有4个条件:男女双方同意;双方父母同意;证婚人到场;有一定的聘金。婚礼中要写“依扎布”(婚书),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传统习俗,娶亲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礼(麦海勒)衣物外,还要送上几十个用彩纸包裹的礼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干、枣子等饮茶物品,称为“封子”,同时要送上羯羊1~2只。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待客,亲友送礼示贺。闹洞房时,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颜料涂抹公婆以图吉利。

  丧葬习俗

  回族称去世为“无常”“”,忌说“死”。“遗体”称“埋体”,送葬为“送埋体”。主张速葬,最长不超过3天,一般不过夜,以免尸体腐烂,回族不信风水地脉,只要平稳干燥的地方即可做墓地,实行土葬。亲人去世后头北面西安置在床上供人吊唁,但不送挽帐花圈,葬前在清真寺内净尸身(“厄苏里”)。穿尸衣(“可凡”),然后将尸体装入“塔布提”(清真寺设置运尸的木匣),抬至墓地安葬。墓穴挖好后举行站“折纳孜”(葬礼)仪式。由阿訇为亡人,并带领众人念“赞主词”。仪式后“埋体”头北面西置人墓室,封闭后垄土成鱼脊形墓顶。葬后还举行一些游坟等活动,以寄托对亡人的哀思,

  回族文化

  回族先民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许多民族,他们曾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及突厥语等。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回汉大杂居的局面形成,回族语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他们已经把汉语作为回族的共同语。但是,在回族语言中仍保留着为数不少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这在穆斯林的日常交往、教生活乃至文学作品中几乎俯拾即是,像“色俩目(阿拉伯语)平安”“主麻(阿拉伯语)礼拜五”等等。这不仅反映了回族在语言上的一个特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使汉语更为丰富。

  回族文学源远流长、缤纷多彩。近些年来,先后编辑出版的《回族民间故事集》《回族民间叙事诗集》《回族民间文学史纲》《花儿美论》《六盘山花儿600首》等著作,充分展示了回族文学的魅力。在当代回族作家中,的王世肖、哈宽贵,马知遥,杨少青,保元璋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王世兴的长篇叙事诗《滩》曾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二等,另外,在搜集回族民间文学和文学评论者队伍中,丁一波,王正伟和杨继国、杨建国.何克俭等,丰硕,他们的作品曾在区内外多次获,为繁荣回族的文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和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花儿”和口弦曲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回族民间文艺形式。“花儿”的题材多种多样,善歌者可以即兴创作演唱。近年来,自治区曾举办过几次盛大的“花儿”演唱会,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歌手。口弦也叫”口衔子”,是一种衔在嘴边弹奏的小乐器,有竹制的和铁制的两种。一般竹制的3寸多长,铁制的2寸多长,音调轻松悦耳,委婉动听,深受回族妇女喜爱。

  回族喜爱书画艺术,尤其喜欢阿拉伯语书法和花卉画,普通农民家里也大都要挂上一幅阿拉伯语中堂字画或花卉画。老阿訇穆易兰、回族学者刘景隆等的阿拉伯文书法挥洒自如,风格独特,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著名书法家刘正谦,回族女画家曾杏绯等都是享誉的著名书画家。

  特产

  枸杞

  枸杞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其果实富含甜碱素、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C、盐酸、抗坏血酸、钙、铁、磷等各种营养成分。枸杞的根、茎、叶、花、果均可人药。具有清肝、润肺、滋肾、益气、生精、助阳、祛风、明目、抗癌之功效。向杞又以其独特的药效成为枸杞中的上品。的枸杞种植已有500年的历史,明弘冶年间曾被列为“贡果”。多年来的枸杞以其纯正的品质饮誉国内外,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银川西夏园艺场被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列为枸杞出口,用枸杞加工的枸杞原汁获巴黎国际博览会发明特制。1吨上等枸杞大约相当于200吨小麦、15吨钢材的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药材之一。

  甘草

  甘草俗名甜甘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是中药中常用的解毒,调和药剂,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甘草还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用来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和香味,提高啤酒的稠度和色泽,甘草还可制作软性饮料和甜酒,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贺兰石

  贺兰石是一种名贵高档的工艺雕刻石料,产于银川西郊贺兰山笔架峰,它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在深紫色的底色上,似云似月的绿色斑点点缀其中,使贺兰石丰姿俊美,经过艺人精雕细刻的贺兰石刻艺术品,紫底绿彩,各尽其妙,堪为艺术珍品。1997年为庆祝回归祖国,回族自冶区将贺兰石雕《牧归》作为贺礼送给了特区。

  滩羊二毛皮

  滩羊属长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绵羊品种,毛色洁白。滩羊羊羔出生30天左右,宰杀取皮,经过精细加工制成“二毛皮”,毛长8厘米,毛穗弯曲柔软,波浪起伏,有“九道弯”之称。若将毛皮纵横倒提,洁白的毛穗顺次自然垂下如云似雪,轻盈动人。二毛皮极轻薄柔软,质地坚韧,向以轻裘著称。用二毛皮制作的男女皮衣,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保温性能极佳,是国家的传统出口商品。

  发菜

  发菜是蓝藻类植物,因其风干后色泽乌黑丝长柔韧,形似缕缕青丝而名。发菜中营养成分丰富,其蛋白质含量为70%,高于鸡蛋和肉类,且富含糖类、脂肪、钙质及磷铁等矿物质,有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降血压之功用,若手术后食用发莱能加强伤口愈合。发菜还是一种名贵高档食品。与海参、鱼肚、燕窝、鱿龟、猴头、鱼翅、熊掌并称“美味八珍”。发菜谐音“发财”,取其音以示吉祥,是节日宴席上的首选美昧。

  发菜,甘草因环保的需要.已经明令上市和滥挖。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机械装备制造业“铸龙”工程,引导和扶持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首批命名21家“小巨人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配套协作能力明显提高。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9个,57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总投入180亿元。启动宁东煤电化重点项目群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地汽车、发电集团多晶硅等项目填补了区内空白,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签约和落地项目明显增多,产业特色日益突出,“一强五优”产业支柱作用显著增强,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88%。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4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建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建成国家级羊绒产业,厚生记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年工业增加值跃上200亿元台阶,达21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3.1,提高6.1个点。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有力推进。战胜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新增设施园艺4.8万亩,总量达21万亩,占全区的三分之一。有效应对“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大力实施奶产业“铸龙工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奶产业稳定发展,奶牛存栏达11.5万头。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创历史新高。花卉、长红枣、“适水产业”、酿酒葡萄和清真牛羊肉等产业迅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快速起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到164家,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3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5.9万亩,改善了50万亩农田的灌排条件。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推进,8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直接服务于“三农”,农村信息化工程实现“村村通”。全年农业增加值达30.23亿元,增长7.3%。

  服务业蓬勃发展,聚集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加快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编制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新华商业圈升级步伐加快,兴庆、西夏市场带繁荣活跃,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空港、陆港、银川物流港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河东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绕城高速公全线贯通,南门汽车站迁建完工,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发展会展、中介、金融、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功举办房博会、汽车展、清真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成交额达4亿元,会展经济起步良好。加强房地产供应总量和结构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稳定。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银川世界岩画馆建成使用,中华回乡文化园、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被评为国家4景区,旅游总收入增长30.6%,荣获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和十佳节庆旅游城市。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33.17亿元,增长12.2%。

  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

  近年来,银川市抢抓50历史机遇,全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览山景观剧场、“三馆两中心”、文化城等标志性工程建成使用,新建道街巷42条,建成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6处,第三污水处理厂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如期完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推进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和拆迁,完成了凤凰碑西侧、文昌南出口、览山周边等区域拆迁整治,创造性地实施了“一圈九街七个节点”特色街区,、中山街、同心等街道两侧“穿衣戴帽、洗脸修面”效果明显,城市美化、亮化和雕塑工程新颖靓丽,回乡风情得到集中展现,西夏特色正在积极尝试。大力开展综合整治,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混乱的“”得到有效治理,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道畅通工程和公交优先工程,完善道交通设施,新购公交车199辆,新设线50条。园林绿化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新增城市绿化面积68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8%、35.7%和8.39平方米,农村造林13.5万亩。加快打造“塞上湖城”,城市西南部水系全线贯通,东南部水系扩整工程正在实施。拆除燃煤小锅炉217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达到323天,质量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灵武、贺兰、永宁等城镇建设和各具特色,城市出入口、高速公和109国道两侧、机场周边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宁东镇等7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8个,村庄整治示范点82个。城乡人居明显改善,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予“中国宜居城市”称号。

  科教文卫

  【科学技术和教育】 围绕“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任务、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和重点项目,2007年安排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4项,投入资金820万元。其中实施工业科技项目27项,投入资金336万元,占年度资金40.98%;农业科技项目31项,投入资金324万元,占年度资金39.52%;社会发展项目14项,投入资金46万元,占年度资金5.61%;软科学项目9项,投入资金34万元,占年度资金4.14%。已通过鉴定(验收)的项目47项,登记市级科技32项。

  银川市立足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整合科技资源,积极主动与国家、自治区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对接,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项目和资金。申报国家、自治区创新基金和中小型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2项,资金640万元;成功申报国家清洁汽车二期工程“干热条件下银川市代用燃料汽车规模化运行技术考核项目”资金100万元;兴庆区、灵武市、永宁县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示范县,争取项目资金575万元。

  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两基”迎接国家检查工作全面启动,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永宁县荣获自治区教育强县(区)称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覆盖面在全国率先达到100%,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课程、教育质量检测、招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

  2007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1所,招生1.66万人,比上年增长22.8%;在校生5.05万人,毕业生1.14万人,分别增长9.6%和25.4%。普通初中51所,招生2.39万人,在校生6.73万人,分别增长14.2%和0.2%;毕业生2.27万人,与上年持平。小学243所,招生2.39万人,下降5.2%,在校生14.92万人,增长0.9%,毕业生2.32万人,增长13.5%。特殊教育招生42人,在校生43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69万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银川市大力开展文化“创新年”活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广泛开展“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和“千场电影下基层”活动,创作完成了《月上贺兰》等一批文化精品,有多篇文学作品分别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文学》等刊物上发表,郭文斌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电视数字化平移、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新建的银川国际会展中心、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展览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的土建、安装已全部完成。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2座,2座,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健全城乡卫生服务和疾病防控体系,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8月31日,银川市被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28个社区卫生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之一。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95个,床位7 975张。卫生技术人员10 733人,其中医生4 54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技术人员333人;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549人;乡镇卫生院43个,卫生技术人员555人。全市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99.2%。全市已认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111个,定点药店118个。

  大力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加快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体育产业进程。2007年,以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为中心,加大工作力度,突出训练重点,重视科学训练,在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决赛中,银川市运动员获得金牌1枚、铜牌3枚,实现了银川市近年来参加全国重大体育赛事金牌零的突破。

  利用银川市的湖水资源、广场资源、山地资源、风力资源,相继举办冬季冰上运动会、全国自然水域钓鱼比赛、全国风筝锦标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银川登山活动、轮滑比赛等高品位体育活动,并致力于把这些赛事打造成具有银川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

  安居创业两相宜

  作为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银川已有2122年的建城历史。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而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则凸显出银川人意志坚定、求真尚义的品质,透射出银川人包容豁达、的气质,展示出银川人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风貌。如今,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正在、实践银川,努力建设着一座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塞上湖城宜居银川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银川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已有一千多年了。银川平原得益于黄河灌溉之利,绵延流长的水渠、广袤无垠的稻田、波光潋滟的湖泊、星罗棋布的鱼池、景色迷人的艾依河,构成了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绮丽画卷。点缀在银川周围的湖泊犹如一串串珍珠,再现了银川平原昔日七十二连湖的壮丽景观,给这座塞上名城增添了许多灵秀。

  30年来,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银川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历史机遇,确立了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兴工强市、特色建市、人才兴市、依市、生态优先五大方略,突出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美三大重点,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对外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了全国百强。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十大安静城市、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殊荣。一个繁荣、、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银川正在中国西部迅速崛起!

  地灵物博实力银川

  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竞争中,银川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全球看,作为回族自治区首府和穆斯林聚居地区,发展清真食品、保健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是银川的必然选择。从全国看,银川具备较好的工业化基础,境内有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等20余种矿产。宁东煤田探明储量约270亿吨,水、电、煤、土地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是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基础;自古天下黄河富,银川平原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发酵和生物制药产业也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银川域内高山、大漠、黄河、湖泊、草原等多种自然景观并存,塞上湖城、回族之乡、西夏古都等独特的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优势,是发展旅游业非常难得的资源。从西北地区特别是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看,银川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是方圆500公里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也为其它优势特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作为首府城市,银川市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比较集中,有相对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比较的工业基础,机械电器制造等产业在全区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优势。

  在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近年来,银川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工业上,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发酵及生物制药、羊绒加工、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机械电器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一强五优特色产业;农业上,形成了以设施园艺、奶产业、水产、清真牛羊肉、长红枣、葡萄、花卉为重点的两强多优产业;服务业上,着力打造区域通运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和西北地区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形成了内陆型的经济格局。

  商机无限创业银川

  银川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回族之乡,被誉为东方穆斯林之都,基于得天独厚的民族、地缘优势和共同的风俗习惯,历来同全国两千多万穆斯林和全世界伊斯兰国家保持着密切联系与经贸往来。近年来,银川市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一独特优势,全力打造清真金字招牌,确立了把银川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重要生产、集散和出口的目标,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民族优势特色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银川市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产品已出口约旦、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成长为极具潜力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多年来,银川市近联、远引、外拓,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真诚招商,真情引资,取得了显著。奥地利钢铁联合公司、集团、日本马扎克公司等一批跨国企业和华能集团、物美、上海绿地、大连实德、中国盐业等数十家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银川,为银川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08年以来,银川市成功举办了中国500强企业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 首届中国()回商大会暨中国穆斯林企业家(银川)峰会、世界福建青年闽商西部行、2009中国市长论坛等大型活动,积极参加()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园艺博览会等,招商引资和经贸往来取得丰硕,签订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随着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逐步深入,银川市投资发展得到了极大改善,辐射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2008年,银川市被评为中国50家投资安全区之一,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

  多元特色休闲银川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民族特色鲜明、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的塞上古城,境内有名胜古迹、自然旅游景区60多处。灵武恐龙化石遗址距今约1.6亿年,水洞沟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远古以来人类生息繁衍的历史,神秘的西夏王陵被誉为东方的,水洞沟藏兵洞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华夏西部影视城--镇北堡诞生了《红高粱》等上百部影视片,使中国电影从这里了世界,回族伊斯兰建筑的典范--中华回乡文化园、南关清真大寺,以及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使游客流连忘返;紧张刺激的大漠自驾探险、黄河九曲漂流和风味独特的清真美食、时尚浪漫的都市休闲娱乐,也会令四方宾朋不虚此行。多元的历史文化,多彩的自然风光,铸就了银川时尚与传统共生、活力与安逸共融的城市个性。

  十一五期间,银川确立了打造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运动休闲城市的战略目标,重点建设沿贺兰山、沿黄河、沿艾依河三大旅游带,全力打造七大精品旅游项目(即:神秘的西夏文化旅游项目、秀丽的塞上湖城旅游项目、浓郁的回乡风情旅游项目、壮美的黄河长城旅游项目、神奇的古人类文化旅游项目、动感的沙漠探险旅游项目、精彩的时尚运动旅游项目),全面提升银川旅游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建设览山公园、中山公园、唐徕公园等八大运动休闲主题公园;加强与国际、国内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筹办中国运动休闲大会和休闲体育节,培育扶持2-3个运动品牌项目,建设运动休闲配套产品专业市场,到2011年,初步形成运动休闲产业体系,确立银川在西北地区运动休闲城市的地位。

  展翅腾飞奋进银川

  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银川市当前及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银川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特色建市、工业强市、人才兴市、依市五大方略,全力打造购物在银川、居住在银川、教育在银川、医疗在银川、旅游在银川、数字化银川六大品牌,优化对外服务,做大银川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态,全力打造塞上湖城、绿色银川美景,努力创建天蓝、地绿、水清、城净、居安宁的最佳人居,促进全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文明、文明协调发展。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