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玩游戏攻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殊部位保健 > 正文

专访《不生气就不生病》作者郝万山女性特殊部位保健

作者:fanfan 来源: 日期:2014-11-25 18:14:02 人气: 标签:女性特殊部位保健

  1、为什么您的新书专门以心身性疾病作为的核心,广义的心身性疾病都包括哪些病症?这类疾病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心身性疾病”,就是心理情绪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可以占到临床常见疾病的80%90%以上。有这么高的发病比例,医生当然应当重视对这类疾病的防治。

  哪些疾病属心身性疾病呢?就国内外医学界的说法来看,大体有以下一些疾病:(1)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疼痛。(2)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习惯性便秘。(3)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往往要查过敏源,但是过敏性疾病的加重、减轻与状态有关。(4)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藓、湿疹、白癜风、黄褐斑、过敏、痤疮、皮肤淀粉样变、脂肪瘤。(5)类风湿关节炎,许多肿瘤,某些糖尿病。(6)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某些不孕、痛经、难产、假孕、癔症。(7)儿童厌食、遗尿、夜惊、抽动秽语综合症。

  这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和心理情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们能把控好心理情绪这一关,使人体的自调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会不得或少得这一类的疾病。

  2、您的新书为什么以“不生气就不生病”命名?您在前言中说,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样的感慨是来自于您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吗?

  我书里所说的“生气”,是代表所有的负向情绪和过绪,所说的“病”,主要是指心身性疾病和疾病。《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百病生于气也”,当然这里的“气”,指的是气机紊乱,就是气的运动紊乱,但《内经》所举的导致气机紊乱的九条因素中,负向情绪就占了六条。所以我说“不生气就不生病”是有经典依据的

  俗话说:50岁以前人找病,50岁以后病找人。这就说明大家对“作”是有概念的。我总是反复强调: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有人会说,小小年纪哪用得着什么养生,岂不是让青年人都像老人一样生活!还有的年轻人说,晚上9点钟就睡觉,岂不不成了山村老翁了?长期的昼夜,酒精刺激,在喧闹的音乐声中,这都是对自己身体的,就都是在“作死”。现在的抑郁症、焦虑症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病、代谢疾病的发病年龄不断向年轻人靠拢,大多是不懂养生而“作”出来的。如果我们都能像《黄帝内经》所说的“法于,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会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

  本书呈献给大家的是,我亲眼看到的因为心理情绪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产生、家庭失和、事业挫折的大量实例,借此希望人们能意识到,防病抗衰老重点在调节控制情绪,实现健康长寿关键在修心养性。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人有情绪是本能,人能控制情绪是本领,人人都要认识本能,又应当不断提高控制情绪的本领。

  3、您在书中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足、预防医学的发展,外因和不内外因都得到了有效的防范,唯独情绪过激和负性情绪持久而导致发病的内因却愈演愈烈,成为了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没有情绪反应,人类就不可能繁衍到今天。没有情绪反应,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人的行为是由情绪来驱动的,对人来说,情绪的驱动力量是巨大的。情绪反应就是人的本能。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就从《黄帝内经》所说的“五志”来说:

  如怒则气上,怒伤肝,肝在志为怒。也就是说的情绪,使人体的气上逆,并会伤损肝的功能。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的情绪变化。

  喜则气缓,喜伤心,心在志为喜。是说喜悦的情绪会使人身心放松,但惊喜、狂喜、暴喜就会伤损心的正常功能,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就会出现喜笑不休或郁闷不乐的情绪变化。

  思则气结,思伤脾,脾在志为思。是说思虑过度或者所思不遂的情绪,使人体的气机郁结,并会伤损脾的功能,中医所说的脾,指的是消化系统的吸收营养和水液的功能。脾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思虑过度的情绪变化。

  悲则气消,悲伤肺,肺在志为悲。是说悲伤的情绪,容易消耗人体的正气,并会伤损肺的功能,肺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悲伤过度的情绪变化。

  恐则气下,恐伤肾,肾在志为恐。是说恐惧的情绪,使人体的气下行,并会伤损肾的功能。肾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人就容易出现恐惧的情绪变化。

  在缺失,横流,传统淡漠,竞争激烈的大下,人们的压力自然会很大,于是情绪过激和各种负性情绪就会经常滋扰人们的健康,所以怒喜忧思悲恐惊等内因致病,就成了人类身心健康主要因素。

  西医所说的心身性疾病,其发病、发展和负性情绪密切相关。而国际上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意识情绪状态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看成是命运的好坏和人生能否成功幸福的关键。所以情绪不仅和身心健康相关,而且也和人生相关。

  4、过去人们讲情绪,往往是从成、励志学的角度来讲,您是第一位明确提出情绪问题才是养生的关键问题的专家,从中医角度讲情绪与从成功励志角度讲情绪有什么不同?

  养生重在养心修性,这原本是、易学家、、医家、释家、武术家、家都强调的问题,我只不过把“养心修性”这四个字换成了“调控情绪”这四个字而已,为的是让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操作。

  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谈励志是没有本钱、没有根基的。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而不去解决,你就是给他讲再多的道理,让他看世界著名残疾人励志家力克胡哲的励志故事,大概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出现情感障碍,高兴不起来、兴趣减少,焦虑担心、坐卧不安、心烦易怒,或者出现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那还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励志?!

  从医学角度讲情绪重点在讲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讲如何通过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来恢复健康。身心健康是基础,励志、成功是更上一层楼,没有身心健康的基础,如何能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我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讲调控情绪的初衷。

  5、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到医院没有检查出身体的疾病,就算是健康人,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早就讲的很清楚。《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形体不敝,不散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一个健康的人,心理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和恐惧,身体经常运动和劳动但又不过度劳累,像这样形体不疲惫,不涣散,形体和合一,才能够享尽自然寿命,成为年龄可以达到百岁以上的健康人。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保健大宪章》也主张: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过度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强调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健康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一个健康人应当具备四条标准:一是没有生和遗传性疾病;二是有控制能力;三是能正确对待的影响;四是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第一条讲的是生理健康,后讲的都是心理情绪的健康。

  现代人关注形体健康多,关注心理情绪健康少,以致心理情绪健康失调,甚至出现性疾病,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治疗,而是默默着痛苦,甚至痛耐,。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情绪出现问题,同样不能忽略。

  6、一般来说,谈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言之有物,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讲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听起来飘渺,做起来无形无影,就难被大家理解、重视和接受。您为什么有这种勇气,去讲很难被大家理解和接受的养生常识?您认为养生诸法中最重要的法宝是什么?

  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但可惜经常不被大家认识。所以很多人才会有“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等,我在书里特别讲了两章消化系统的疾病,告诉大家颅脑和腹脑的关系,胃肠和情绪之间的联系。就是想借这个话题提醒大家,心理情绪对形体健康的影响。

  现在大家就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养心,也许是很难做到,但至少是在脑子里有这根弦,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共同提倡的养生三宝。静能生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则诸般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营养均衡不过剩,就能够不得少得代谢疾病。

  其实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养心才是养生诸法中的第一。

  7、您中医理论时,让人感觉中医并不那么难懂,与您用现代语言转译有很大的关系,你为什么不遵循古代的语言,而要用现代语言甚至用现代科技语言来转译中医?

  时有古今,地有远近,时有古今,因此有训诂,地有远近,因此有翻译。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文献,大多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所用的语言文字和现代的语言文字,有很多不同,如果不把它转译成现代汉语或现代科技语言,人们就很难了解和理解古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大家对一门学问不了解,不理解,你想让大家都爱这门学问,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为了让大家能够了解中医、理解中医、热爱中医,所以在国内外讲授中医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将中医的语言转译成现代的语言,甚至转译成现代科技语言。

  8、您在书中提到,学生笑称您为“和解派”该何如理解?

  人活着全凭一口气,但人体的气,一定要升降出入畅通无阻。一旦气的运动异常,就会导致百病丛生。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的意思。

  门的自如开合,要靠合页的灵活转动。车轮的轻巧旋转,要靠轴承的润滑光泽。合页和轴承,就是门和车轮的枢纽。人体的气血流畅,代谢通达,心情愉悦,要依靠少阳胆和三焦气机展发疏泄之力的促进激发和推动,因此《黄帝内经》说:“少阳主枢”,“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也就是说,少阳胆和三焦就是人体的枢纽,就是调节、气血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合页与轴承。当然少阳胆的疏泄功能也是离不开肝主疏泄的功能来支持的。也就是说调节人体气的运动的枢纽是肝、胆和三焦。

  中医把治疗方法中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称作八法,在八法之中的和法,也就是和解法,我认为就是“和枢机、解郁结”的意思,并不是中和。而“和枢机、解郁结”的治疗,就是为人体的合页或轴承,除锈抛光并添加润滑油。只要肝胆和三焦的气机畅达,则百病皆消。于是我稍稍夸张一点说,就是“和解百病消”。当然并不排除在其他情况下,汗、吐、下、温、清、补、消等方法的应用。

  因为和解法是我在治疗许多疾病和心身性疾病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于是有学生竟然戏称我为“和解派”。

  9、有很多名人因为抑郁症离世,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抑郁症有哪些主要表现呢?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吗?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这应当和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大量临床调研表明,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一倍,特别是在经期前后、产后、更年期等内分泌发生变化的特殊时期,患抑郁症的几率明显增加,于是就有了经前抑郁、经后抑郁、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的人,或者有手术、外伤、骨折等经历的人,或者减肥过度体重过低的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患抑郁症的几率也大大增加。这都说明,抑郁症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尽管有不少抑郁症的病人有创伤、亲人亡故、事业挫折、婚姻变故等等诱因,但也都是在身体健康失调的基础上发病的。可见是由于身体健康的失调,才导致了情绪的异常。应当说抑郁症,病在情绪,根在身体。

  抑郁症有哪些主要表现?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发作形式之一,系情感性障碍,以情感的低落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三联征。发作期间,情感忧郁,愁容满面,悲观厌世,自罪,兴趣减少,心烦焦虑,联想和动作迟缓,甚至呆若木鸡。往往有晨重夜轻,春季易发的特点。常伴头痛头晕,失眠早醒,胸脘郁闷,肢体窜痛,疲软无力,手足厥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中国1984年10月制订的《躁狂抑郁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对抑郁症的诊断做了如下描述:

  1)症状以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两周,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①对日常生活兴趣或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③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或行为。④或内疚感。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⑥运动迟钝或激越。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患此类疾病的人,几乎都是智商很高的,极其聪明又极其的、力求完美的人,如果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好,承受压力的能力强,那就是、帅才、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诗人、作家、大律师、大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稍差,当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超越了身心承受能力的时候,当由于其他疾病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就可能发病。2004年元月12日《哈佛红人校刊》的调查说:在过去一年中,80%的哈生,至少有过一次抑郁。哈佛大学曾经出过7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获得者,32名普利策获得者,大批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那是人类精英聚集的地方,也是抑郁症发病率很高的地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你能得抑郁症,你在智力水平上,就是人类的精英。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生长靠太阳,由于太阳光和热的辐射,加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才使地球上有了昼夜和四季之分,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有了升降出入之气的交替运动。所以人类要得到健康的体魄,一定要回归到化育生命的摇篮中,这就是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接受阳光的温煦,呼吸大自然的空气。科学家的研究,当人得到阳光充足照射的时候,大脑会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让人活力充沛、心情开朗。而通过检测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比起正群普遍偏低。这就验证了,见阳光少的人,抑郁症就会高发。所以增加在室外阳光下的运动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就能增加大脑血清素的分泌,人的情绪就会淡定愉快。从中医的角度看,只要运动,动则生阳,阳气通达,代谢流畅,气机畅达,痰湿不生,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抑郁的问题。

  10、很多成语是描写焦虑状态的,如六神无主、一筹莫展、忐忑不安、心急火燎、坐立不安、惴惴不安、如坐针毡、诚惶诚恐、七上八下、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心烦意乱、心乱如麻、不定等等。生活中的焦虑反应和病态的焦虑症如何判定?

  《中国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做了如下: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病理状态如、妄想、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惊恐障碍诊断标准: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又无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又无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又无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症等伴发的焦虑。

  可见,诊断焦虑症,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的。当人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在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出现了焦躁纠结等情绪反应,可以称其为焦虑情绪,而不草率的诊断为焦虑症。

  11、在您的养生观中,一直强调人体的自调机能是健康的神,自调机能为什么如此重要?

  人渴了要找水喝,饿了要找饭吃,这都是机体的自调机能在发挥作用,也是生命能够存在并延续的本能反应。自调机能的功能:调节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以及健康异常后的自动康复和修复。调节人体对外部的适应性、性以及防御外邪。人体的调节机能是健康的神,这个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大自然所的,是自动化、优化调节的。当人患病以后,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情况下是通过促进自调机能的康复修复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这不仅是我转述的中医的思想,也是现代医学的思想,现代医学之父,2500年前的希波克拉底说:“疾病的痊愈是要通过自身的自愈力,医师只是在旁协助而已”,这个自愈力,就是我所说的自调机能的一个方面的功能。所以我经常提醒大家,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在你的身体之内;最珍贵的灵丹妙药不在药店,而在你的身体之中,就看你会不会利用。这就是我强调自调机能重要的道理所在。

  12、对于负性情绪所致疾病,在治疗时,除了和解少阳外,为什么还要调肝?

  这个问题,我在讨论和解法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了。中医所说的肝,具有藏血而主疏泄的功能。肝藏血,是说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的作用,人在和运动的时候,需要循环的血液量增加,就从肝内把血液调动出来,人在睡眠或安静的时候,需要的血液循环量减少,于是大量的血液就贮存在肝中。这就叫肝藏血。这一功能与解剖学所说的肝的功能大体一致。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动物的肝脏切除后,将原本应当是进入肝脏的门静脉和腹部大动脉直接相通,心脏就立刻胀大而静脉血淤积,动物很快就死亡了,可见肝对血循环量的调节作用是多么重要。

  肝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在中医叫主疏泄,就是主管气的运动的疏通宣泄和情志的舒畅。气的运动,在中医习惯叫气机。也就是肝主管气机的疏通宣泄。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气机的条畅,对血液循环、水液代谢以及所有的物质代谢,都起着促进、推动、激发和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肝和少阳胆及三焦主管了的气的运动。

  肝主疏泄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条畅情志,肝气调达,则心情轻松愉快。肝气不舒,则心情郁闷烦躁。肝气上逆,则情绪暴躁难控。当然反过来,情绪不爽、生气郁闷的时候,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而出现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

  所以治疗负性情绪所导致的疾病,在和解少阳枢机的同时,也一定要舒肝解郁,从肝论治。

  13、您在书中单辟一章,重点讲述生气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负向情绪是女性特殊时期的无形杀手,应该重点关爱处于特殊时期的女性。女性特殊时期的生理和肝有什么关系?您在谈女性健康时,还谈到一个中医术语三焦,三焦究竟是什么东西?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一下?

  在中医学术史上,有“肝为女子之先天”的说法,因为女性特有的月经、胎产等生理活动,既需要血液的,又需要气机的畅达,而肝藏血、主疏泄,对女性的特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负性情绪的出现,和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我们讨论负性情绪致病,必然要涉及到女性的健康问题,这就是单劈一章讨论生气对女性健康影响的原因所在。

  当肝胆气机郁结以后,必然涉及到三焦气机的不畅,而三焦气机不畅就会涉及到水液代谢的失调,进一步导致痰饮水湿内生,痰饮水湿的存在更加郁遏气机,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使病证缠绵难愈。因此告诉大家三焦是怎么回事,就显得很有必要。

  所谓三焦,古人起的这个名字,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它的功能。元朝有个叫戴侗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六书故》,书中讲到:“焦,燔之近炭也”,意思是把食物或者物体烧烤到接近炭化的程度。这个过程也就是燃烧的过程,就是物质、能量转换的过程。

  “三”字在汉语中的第一个意思是多的意思。请你三思,就是请你多次反复思考。所以“三焦”的第一个意思就是,人体多处具有物质、能量转换的场所,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都有物质代谢、能量,因此人身处处是三焦,人身无处不三焦。但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里,没有用物质代谢、能量这样的词汇来说三焦的功能,而是说,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是气化的场所,是元气之别使。水是物质的,中医说的元气和火,就是热量和能量。语言表述古今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三”在汉语里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数字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说上部心肺的代谢特征,是布散营卫之气,宣达五谷营养的精华,就像布散雾露一样。中部脾胃,就像一个大的发酵池,腐熟水谷,分别清浊,化生营养。下部大肠膀胱等,就像污物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一样,排污泻浊。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物质代谢、能量特征,合起来也叫三焦。

  可见三焦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一个器官,而是细胞、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能量的功能。

  14、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您的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这么多年来您在讲养生时也一直讲预防、讲如何知未病和治未病,作为一名学医行医长达半个世纪的权威医生,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作为一名医生,我和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已经半个世纪,对病人在疾病的痛苦中挣扎,感同。对因心理情绪因素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并缠绵难愈,了然胸中。这真可以说是病由心起,魔由心生!我多么希望天下的人都不生病或少生病呀!怎样才能不生病?我的结论是:不生气就不生病!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生气”,代表所有的负向情绪和过绪,我这里的所说的“病”,主要是指心身性疾病和疾病。

  要想治未病,必须知未病。什么叫未病?我在《郝万山说健康Ⅰ》专门谈了亚健康的问题。健康亚健康疾病和衰老,这是生命的自然流程,因此可以认为,亚健康阶段就是未病阶段,了解亚健康就是知未病,对治亚健康就是治未病。

  15、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在60万以上,已经超过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能否理解为职场上很多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您有一句话特别形象,“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做生命过程的两头,这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枣核,中间凸出的大圆肚子,就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过劳死是不是说明亚健康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和年轻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在当代,出现亚健康的并不仅仅是中老年人,连少年儿童都有亚健康,那些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亚健康状态就更多见了。正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亚健康的存在及其危害,才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所以了解亚健康的表现就很重要。亚健康主要表现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从身体情况来看,可以见到疲劳乏力,头痛头晕,口干咽痛,颈肩拘紧,腰酸背疼,关节酸疼,两腿酸沉。容易感冒,低热多汗,胸闷气短,胸痛叹气,心慌心悸,紧张手颤,小便频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泻便秘,血压不稳,性欲减退,月经紊乱,血脂尿酸微增高,糖耐量轻度异常。

  从心理不适的情况来看,可以出现焦虑不安,胆小恐惧,多疑,疑病猜忌,失眠噩梦,醒后乏困,困倦多睡,心烦郁闷,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冷漠,内疚,性欲淡漠,记忆减退,思维迟钝,容易激动,特好生气,注意涣散,能力下降,钻牛角尖,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行为偏差,以致有从众的越轨行为,进而因此产生内心的不安和沮丧,评价降低,甚至自暴自弃。

  以上和心理的不适同时存在,持续三个月以上,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器质性病变,就可以判断为亚健康。亚健康的发生率在70%-75%左右,各个年龄段,都有亚健康人群。

  只要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就需要认真地进行调治了。这就叫知未病和治未病。

  16、皮肤病也和人的情绪有关吗?促进皮肤病好转和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皮肤是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覆盖,身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屏障作用,这个屏障一方面防止体内水份、电解质和其他有用的营养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要物、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着人体内的稳定。二是调节作用,皮肤的汗腺通过自动调节分泌,参与人体的代谢和调节体温。三是感觉和效应作用,皮肤是神经系统的感觉器,皮肤感觉冷热温度、压力等各种刺激;又是效应器,情绪变化、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都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的变化,所以情绪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在皮肤上产生效应。害羞激动时脸发红,恐惧紧张时脸色苍白,狂怒时脸色铁青,紧张焦虑时手脚甚至出汗,是受惊吓后汗毛都立起来了,后脊梁骨都发凉了。这都是皮肤对情绪变化的反应。之所以如此,因为皮肤与神经系统“同”,也就是说,他们原本是一家子。人类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系统和皮肤系统都源于一种叫外胚层的组织,所以皮肤的健康问题,是人体脏腑功能、气血循环、代谢状态和情绪变化的外在反映。

  17、您在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创新的观点:人脑生来有两个,关照好肠脑才能根除消化系统慢性病,以前从来不知还有一个肠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消化系统的疾病与情绪有什么关系?

  从临床观察可见,消化系统疾病,除了因饮食不洁和饮食不节外,几乎都和负性情绪相关,尤其和生气相关。看来古人把情绪和肠子联系起来的说法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深有体会的。那么现代自然科学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近些年,医学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生来就有两个脑,一个是颅脑,一个是肠脑。

  动物最初的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的蠕虫动物,那时没有颅脑,神经细胞就在消化道的组织中,在那里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物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这就是肠脑,也可以叫腹脑。

  随着生物的进化,竞争的激烈,为了能够适应,需要更复杂的神经系统,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颅脑。但对健康十分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再与胃肠相联,为了适应高级动物和消化的需要,于是基于自然进化的,就保存了有功能的肠神经系统。

  就人来说,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头颅,形成颅脑,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分布在消化道,形成肠脑、腹脑。两者通过迷走神经相连接。打一个比喻,颅脑和肠脑就像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会相互影响,荣则俱荣,枯则俱枯。

  在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作用广泛而又复杂,在体内调节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如痛觉、睡眠、情绪、学习与记忆、乃至神经系统本身的分化和发育都受神经肽的调节。

  负性情绪会明显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的分泌,于是就直接导致了消化系统工作的异常,造成了消化系统从上到下的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并进而影响到健康状况的改变。也就是说,当你抑郁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抑郁;当你焦虑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焦虑;当你悲伤忧愁或者生气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悲伤忧愁生气。

  所以像肠易激综合症、肠痉挛腹痛、便秘、肠穿孔、急性阑尾炎伴穿孔,以及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等,就是负性情绪导致颅脑和肠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治疗这样的病证,并不是只用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就可以获得疗效的,这些方法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而要用调控情绪为主的方法,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舒肝解郁,和胃调脾,定志安神,通过药物来改善体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调控情绪,根除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效果。

  18、为什么说癌症并不,对癌症的持续性焦虑远远大于癌症本身对健康的损害?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能发生癌症,也能癌症的生长。健康人不长癌瘤,是癌瘤生长的机能在发挥作用。所以当患癌症以后,如果能把人体癌症的机能调动起来,癌症就有可能自然消失。而各种负性情绪是破体癌症机能的主要因素,可见把控情绪就成了预防和治疗癌症的重要方面。事实也是这样,癌症病人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情绪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远远要大于癌症本身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最近有人调查说,国人带瘤的时间远远低于国外人士带瘤的时间,这和国人恐瘤情绪很有关系。因此要告诉人们一个常识,这就是不怕死就不会死,越怕死就越死得快。

  19、中国人往往谈到疾病就色变,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在我国,很多人对“病”(严格地说叫“疾病”)有着深深的成见,甚至恐惧。一提到疾病,就会联想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的病态表现。这些表现,是认知障碍的特征,在医学上诊断为症,在民间人们把这种情况叫。其实症只是类疾病中的一个病,而疾病是一个很大范围的疾病群。

  当活动明显异常或紊乱,活动完整性、统一性受到,都可以叫疾病。比如活动能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但并没有持久的活动紊乱,就称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儿童的活动发育受阻,可以称为发育不全。出现情感障碍,比如高兴不起来、兴趣减少,焦虑担心、坐卧不安、心烦易怒,可以叫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严重的叫抑郁症、焦虑症。出现思维障碍,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这在抑郁、焦虑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都可以出现。还有思维障碍如果表现为出门后总觉得门没有锁,要反复回来看几次;或者回家后总觉得在外面手上沾了脏东西,一定要反复地洗手,这可以叫思维,这些都归属于疾病的范畴。大家想一想,这些是不是很常见的甚至比感冒还要常见的现象,几乎人人都可能有过或长或短或轻或重的心理情绪失调,真的没有什么羞于启齿的,更不应当被人歧视。

  只有认知发生障碍,逻辑推理能力很差,自知力不同程度,医生才诊断为症,可见症仅仅是许多许多疾病中的一个病而已。

  所以大家要改变一个基本观念,心理健康的失调,甚至发展到疾病,是很常见的、很普通的问题。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中医治疗疾病主要从调节身体健康入手,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您经常到亚欧美澳交流,很多医学界的人士赞誉您为当代中医伤寒第一人,但您为人非常低调、严谨,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愿意出来做一些普及医学常识的事情?

  十几年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选拔中医经典著作示范教学主讲人,选我主讲《伤寒论》,我讲的《伤寒论精讲》音像教材出版发行后,确实对国内外人士学习《伤寒论》有所帮助。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代研究伤寒的学者众多,各有高明见解,确实不敢妄担第一的名分。

  《伤寒论》是讲怎样看病的,是讲如何辨证论治的。可是我家几代人天天给人看病,病人不见减少而是与日俱增,如何才能堵住得病的源头?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我近几十年一直考虑的问题。要堵住得病的源头,只能从告诉大家如何不得病切入,于是我就开始了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医学常识的工作。

  所以我在国内外大体是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如何防病,讲给听。一部分是如何治病,讲给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们听。

延伸内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